風水的盛行,與儒家倫理思想有關。孝敬父母,這本是天下人都應遵同的準則之一。但是,儒家特別重視喪葬之禮,父母死了,要舉行隆重的喪事,甚至要守孝三年,風水術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。一些風水書籍每每引用儒家祖師爺孔子、程頤、朱熹的論述來宣傳風水術。民間流行的一個無名氏的風水書是這樣宣傳的: “為人子不可不知地理之意義??鬃釉唬翰菲湔锥捕苤?。程子曰:卜其宅兆者,卜其地之美惡也。地之美者,則神靈安、子孫昌盛,若培植其根而枝葉茂。又曰:祖父子孫同氣,彼安則此安,被危則此危。朱子曰:葬之為言藏也,所以藏其祖考之遺體也,以子孫而藏其祖考之遺體,則必致其謹慎、審重、誠敬之心,以為安固。使形體全,而神靈得安,則其子孫昌盛,而祭祀不絕?;蚱鋼裰痪?,地之不吉,則必有水泉、螻蟻、地風之屬,以賊其內,使其形神不安,而子孫亦有死類絕滅之憂?!?/p> 風水術講究天、地、人三才,三才中以地才算重要,《管氏地理指蒙》卷二云:“三才之道,地道為獨重。蓋凡在天之麗,莫不由于地,而人則有以相論者,有以心論者,有以命論者,然相生于心,心復生于命,命雖在天,其本則根于地?!边@段話是說,人命在天,入本在地;凡附著于天的東西,都是由天所決定的。 這是對天命觀的肯定,是唯心論的繼續,也是相地術重視地道的原因。 風水術講究三綱五常。三綱五常是封建時代所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范。綱,本義是提網的總繩。常,指永恒的道理。三綱是君為臣綱,父為子綱,夫為妻綱。五常是仁義、禮、智、信。 風水術中的三綱是氣脈、明堂、水口;五常是龍、穴、砂、水、向。三綱五常是個整體,相互聯系。 先談三綱: 氣脈為富貴貧賤之綱。氣脈就是龍脈,就是山川,山川似行龍,故以龍名之。所謂葬乘生氣,就是葬地要選擇在有生機的龍脈之上。土者,氣之母,有土就有氣;土肥則氣壯,氣壯則脈真,脈真則人發旺。龍是根本,砂水是枝葉。 明堂為砂水美惡之綱。明堂類似封建時代的衙署大堂前的場地,后面有大堂暖閣,二堂抱廳。拜臺前左右分別是吏書六房,正面是大門和照墻。風水術中的明堂是眾砂聚會之所,后有枕靠,前有朝案,左有龍砂,右有虎砂:四周群山環抱,特別是穴后有巨大的屏障之山。這樣的地勢能藏風聚氣。宜于人居住和埋葬。 水口為生旺死絕之綱。水口有辰戌丑未四墓庫。辰為亢金龍,戌為婁金狗,未為鬼羊金,丑為斗金牛。如水口在戌,則生在寅,旺在午,死在酉,絕在乾。皆依羅盤而推。風水先生說,入山觀水口,有地無地先看砂。 再談五常: 龍要真。所謂真龍,即山脈過帳過峽,蜂腰鶴膝。纏護重重,迎送疊疊,束氣起頂,左右兩大水,環抱有情。 穴要的。所謂的穴,即真龍所結之穴。穴分陰陽,陰來陽受,凹凸分明。穴土五色,紅黃滋潤。形如龜蓋,內外有暈。 砂要秀。所謂秀砂,即左旗右鼓,前帳后屏,形如眠弓,左纏右護,文筆高聳,朝拜明堂。 水要抱。所謂水抱,即上開下合,似蝦須蟹眼、金魚牛角、玉帶金城。 向要吉。所謂向吉,即朝向要好。千里江山;向間,有絕向,無絕龍,朝向好才有生旺。 風水講究中庸。建造房屋,在空間上要適中。自己的房屋不要高出,也不要低出;不要前出,也不要后出,更不要與眾人的房屋相背。忌諱屋角對人,也忌諱別人的房屋角對自己的大門,也不許別人的房屋比自家的房屋過高或過前。這些都是不偏不倚的中庸觀念。 風水講究積德。有詩云:“世人盡知穴在山,豈知穴在方寸間,”好山好水世不欠,茍非其人尋不見。我見富貴人家墳,葬時后輩都貧賤。迨其富貴力可求,人事極時天理變。方寸即心,也就是要多想善事。欲得陰地好,先須心地好。要求好風水,當以積德為本。陰德既厚,自有神鬼歸向。若德之不修,縱使覓得好風水,后人不蒙福,反見兇禍。因為,好風水是留待有德者用的。無德者得了風水寶地,不受用,吉地會變成兇地。不修德而求好風水,譬之不耕種而求收獲,怎么可能得到? 風水很講究等級秩序。風水先生認為的最佳地理位置,很象皇帝在朝廷上接見群臣的儀式?;实圩诖蟮钌?,兩邊有侍從?;实勖娉戏?南面之治),后面有威嚴的屏障。大臣們肅然而立,頭部稍稍向內傾斜?;实勖媲敖邪笌?,遠有朝臣。葬地應模仿這種形式,以山石喻人,穴要處于中間偏高處,前有案山朝由,左右有龍虎山,后有屏障山,呈現出簇擁之勢。 風水還講究宗法觀念??待埫}時要由遠及近,要按照太祖山、太宗山、少祖山、少宗山、父母山的次序相地.,就象一個家族樣,五代才出服,追本尋源,一定要從太祖的恩德算起,不能忘了老祖宗。祖宗山是山脈之源,父母山是山脈入首之處,只要不忘祖父輩,才能交上好運。 風水還講究人的感情。朝拱之山不能有逆反之象,應當彎曲俯伏。來朝之水不得直奔而去,應當環抱圍繞。就象兒女對待父母一樣,順從長輩,依依不肯離開長輩,緊緊團抱長輩,既使是水要外流,“身在曹營心在漢”,時刻盡忠盡孝。在排列上,長子在前,庶子在后;男子在前。女子之后。相互尊重,沒有反心,共同擁戴中間之穴。 所有這些,都可以歸為尊卑觀念。尊卑觀念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?!墩撜Z。季氏》載孔子語:“天下有道,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?!边@就是要以天子為核心?!盾髯印ざY論》載荀子語:“貴賤有等,長幼有差,貧富輕重皆有所稱?!边@就是提倡尊卑有序。尊卑觀念表現在國統中,就是嫡長子繼承制;表現在官吏中,就是論資排輩;表現在文人中,就是行必法祖;表現在家庭中,就是父慈子孝,夫唱婦隨;表現在人事中,就是逆來順送、謙恭禮讓;表現在風水中.必然就有了前面列舉的那些內容。 由于才疏學淺,有不妥之處還望學術界同道指正。 |